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怎樣的去防癌
醫網摘要: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怎樣的去防癌?癌癥的發病率這么多,每個人身邊都會有那么幾個例子,我們更應該認識到癌癥預防的重要性,只有做好預防才能擺脫癌癥的陰影。
人的身體很神奇,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有什么病,而據說身體里都有一種原癌基因,受到刺激之后就會被激活,所以癌癥的發病率很高,不過據說如果做得好的話其實我們是可以預防的,那么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怎樣的去防癌呢,那各種各樣的辦法可就多了,很多都是想不到的招呢。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怎樣的去防癌
1.擦背防癌
日本東京大學水野教授指出,人的皮膚下存在一種組織,平時處于休眠狀態,當用毛巾摩擦皮膚后,受到刺激的組織細胞就會活躍起來,進入血液循環,并逐步發展演變為網狀細胞。網狀細胞具有免疫功能,經常擦背能增加免疫力,能達到防癌的效果。
2.開窗防癌
地面及許多建筑材料都能釋放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氡衰變的物質),開窗可使室內空氣中的這類致癌物降到最小密度。
3.唾液防癌
今年來日本醫學在研究中新發現唾液中的過氧化物具有抑制致癌物質的特殊功效。所以他們建議“一口飯咀嚼30次”,以充分發揮唾液的作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樂觀防癌
精神緊張,情緒壓抑,悲觀憂愁,嚴重抑制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癌細胞異軍突起。與此相反,樂觀、開朗即能顯示出極大的制癌效應。
5.飲茶防癌
茶葉可阻斷致癌物--亞硝胺在體內合成,同時,也有抑制亞硝胺致癌的作用。
6.睡眠防癌
癌細胞是細胞分裂過程產生的不正常細胞。細胞分裂多在人睡眠時進行。合理睡眠,有利于機體控制細胞不發生異變。
7.每天飯后散步30分鐘
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因為胰腺癌和身體熱量過高有關,走路可以消耗熱量,可直接預防胰腺癌。此外,運動后出汗可使體內的鉛、鍶等致癌物質隨汗水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防癌作用。
8.多吃豆制品
亞洲女性的大豆類食品攝入量和乳腺癌的風險之間呈現負相關大豆異黃酮主要來源于大豆(黃豆、黑豆)和豆制品(如豆腐、豆漿等)。建議每天攝入30~50 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以其所提供的蛋白質計,40克大豆分別約相當于200克豆腐、100克豆腐干、800克豆漿)。
9.每天喝6杯水
患膀胱癌風險將減少一半,女性患結腸癌風險將降低45%。這是因為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次數,把其中可能刺激膀胱黏膜、結腸的有害物質,如尿素、尿酸等排出體外。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隔兩三年查一下腸鏡,如果有息肉,早點發現能減少其癌變幾率。
10.大蒜也可以多吃
胃癌發病率最低的省份,是蔥蒜種植大省山東。這和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人體內致癌物亞硝酸鹽的含量有關。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后才會產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穩定,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
11.確保維C充足
維D不足會增加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風險。為避免暴曬增加皮膚癌風險,每天只要曬15分鐘太陽就足夠了。
常常聽到“致癌說”,讓人很是害怕。其實,事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嚴重。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對834種環境因子和類別、混合物及暴露環境與人類癌癥關系評價結果顯示,吸煙和二手煙是明確的致癌物,其他大多數僅對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未確定對人類的致癌性。因此,對可致癌物不必草木皆兵,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最大限度規避致癌風險。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怎樣的去防癌知識就這樣,癌癥是威脅人體健康的第一疾病,因為我們至今沒有發現治療徹底的方法,因此與其發現疾病,還不如早點預防疾病,這會省掉很多事情。日常生活中預防癌癥的重要性小編就不重復了,記住上文所說。
本文來源: http://www.xh8056.com/cancer/20170607/1488805.html